Smile 笑容

中国麦当劳为全球麦当劳贡献20%的利润

以经营旗下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和必胜客(Pizza Hut)的百胜餐饮(Yum Brands)为例。在美国和德国,该公司基本没有增长,利润也很微薄。而在中国,肯德基很受欢迎,而且每年都有25%以上的增长。肯德基在中国有2,000家餐馆,目前在该品牌的全球业务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肯德基利润总额的20%来自中国。 Zachary Karabell 别指望美国消费者了。过去几十年来,对于唱衰美国和世界经济的预言,这一直是进行回击的一个现成的论据。事实已证明,普通美国人的开支能力比任何人预见的都更加顽强。六十年来的不同时期,这种能力给国内、国际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但许多人相信,这样的日子已经过去。随着资产状况捉襟见肘、住房价值下滑、工资涨幅微乎其微且被上涨的汽油和食品价格吞噬了很多,美国消费者的传奇威力肯定有所削弱,即使还没弱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但在这样一个北京奥运之年,美国消费乏力将导致经济长期停滞的假设可能会因消费舞台出现的新秀而被推翻。全球经济状况过去依赖美国消费者的支持,但现在,它将取决于中国人。 在美国和欧洲,公众讨论的一个中心话题是,中国的低成本制造商抢走了发达国家的工人岗位,反对贸易的立法也因此大有市场。但实际情况是,中国消费市场也在崛起,他们花钱的热情不亚于美国人。 过去两年来,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2,000美元,现在已接近2,500美元。中国消费者结构分布图上,一头是2.5亿富裕且越来越富裕的城市居民,另一头是居住在农村地区的5亿-6亿人口(他们的日均收入有的超过1美元,有的可能还不到。)另有几亿多中国人处于中间水平。 在收入分布上处于上端的这2.5亿中国人实际上人均收入已接近1万美元。如按一般生活成本水平计算,他们拥有庞大的可支配收入。 而他们对消费也充满热情。中国人的个人储蓄率超过40%,在世界属于高水平。但这并非在于中国人对消费非常谨慎,而在于可买的东西不够丰富、投资渠道匮乏、担心医疗保健费用等事实。而且,这一点正在发生改变。据麦肯锡(McKinsey)近期所作的调查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周的购物时间为9.8小时。美国人是3.6小时。41%的中国人认为,购物是最好的休闲方式。 中国消费者目前的开支总额在2万亿美元左右,还不到美国的五分之一。但差距正在缩小:美国人开支的年增速为2%,而中国人是20%。对许多全球性企业而言,中国消费者是唯一能帮助他们阻止业务下滑的力量。 以经营旗下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和必胜客(Pizza Hut)的百胜餐饮(Yum Brands)为例。在美国和德国,该公司基本没有增长,利润也很微薄。而在中国,肯德基很受欢迎,而且每年都有25%以上的增长。肯德基在中国有2,000家餐馆,目前在该品牌的全球业务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肯德基利润总额的20%来自中国。 有数百家疲于活命的美国公司和跨国企业在华业务却一枝独秀,肯德基就是其中之一。宝洁(Proctor & Gamble)和玉兰油(Oil of Olay)也是在中国获得了新生。耐克(Nike)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年轻人心仪的品牌。卡特彼勒(Caterpillar)的国内业务因美国住房建筑市场萎缩而表现疲弱,但其联合收割机和挖土机在迅速工业化的中国却供不应求。联合技术(United Technologies)旗下的奥的斯电梯(Otis Elevators)在高楼大厦接踵而起的中国积累了令人艳羡的厚厚的订单。 面对日渐衰微的日本市场、老态龙钟的欧洲市场和难以预料的美洲市场,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范思哲(Versace)、Coach等奢侈品牌从中国富人那里找到了接力者。别忘了博彩业。澳门最近已超过拉斯维加斯,成为这个星球上最盈利的赌博目的地。从一个国家的国民对赌博的兴趣上总可以判断出他们花钱的欲望。 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引发了争议,但现在中国的进口额已基本赶上1.2万亿美元的出口额,而且从美国的进口额在迅速窜升。这还不包括中国消费者购买的从美国和其他外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产品。 中国目前的国内生产总值在4万亿美元左右,在全球总量中还不到9%。但许多人可能会说,如果考虑中国的购买力,实际比例应该比这个数字高出很多。不论怎样,中国日渐增长的财富(虽然存在不平衡)也正是中国人在奥运前夕充满乐观情绪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的一个原因。 中国消费者也是能阻止数百家全球公司陷入灾难的唯一一股力量。尽管一些美国公司纷纷在国内裁员、将部分工作岗位外包给中国企业,但如果亏损或者基本不赚钱的话,要削减的职位只会更多。卡特彼勒在美国的工厂仍在运作,因为还需要生产一些产品供应中国市场。 这种现象眼下还在持续,不像美国的消费增长已是明日黄花。鉴于对中国增长潜力的长期低估,有可能中国进口外国商品会比我们的想像要快得多。 的确,中国人喜爱国产品牌,比如李宁(Li Ning)运动服饰和联想(Lenovo)电脑(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预示出未来一波中-美消费企业的潮流)。但他们对外国品牌更是如饥似渴,显示出他们财富的增长和日益加深的现代感。而这种饥渴还远没有满足。 诚然,中国的迅速增长付出了环境的代价,其在国际上的崛起也引发了紧张关系,但谈到这届富于争议的奥运会,我们可以问这样几个问题:有没有哪个大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担忧?如果中国仍坚持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仍处于贫困之中,世界是否会因此更好些?──毕竟,经济权是人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未来几年美国和欧洲在增长方面面临的挑战,如果没有中国消费者的支撑,形势看上去会更加糟糕。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River Twice Research总裁。他所撰写的Chimerica: How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Became One明年将由Simon & Schuster出版。)   http://chinese.wsj.com/gb/20080808/opn182312.asp?source=oo8h